揩
(一)kāi 《廣韻》口皆切,平皆溪。又苦戒切。脂部。
①摩擦;抹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揩,磨也。」《廣韻·皆韻》:「揩,摩拭。」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「揩枳落,突棘藩。」李善注引《字林》:「揩,摩也。」《五燈會元·興化仁岳禪師》:「癩馬揩枯柳。」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「他们从地下爬起来,揩干净身上的血迹,掩埋好同伴的尸首,他们又继续战斗了。」
②鼓名。也作「𩋧」。《集韻·怪韻》:「𩋧,鼓名。通作揩。」《新唐書·南蠻傳·驃》:「{〾龜}茲部,有羯鼓、揩鼓、腰鼓。」
(二)jiá 《集韻》訖黠切,入黠見。
古乐器,即敔。《集韻·黠韻》:「揩,敔也。轢之以止樂。」《禮記·明堂位》:「拊搏、玉磬、揩擊、大琴、大瑟、中琴、小瑟,四代之樂器也。」鄭玄注:「揩擊,謂柷敔,皆所以節樂者也。」